|
当前位置:首页 → 遁甲术 |
遁甲术
|
|
◆遁甲的定义
遁甲之学是《易》学的一个支派。
“甲”是天干之首,始见于殷墟卜辞。《周易》更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说。扬雄治《易》而有所发明,其《法言》称:“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注云:“甲者,一旬之始,已有之秘也。先之一日,未逃了;后之一日,已形也。”扬雄已把“甲”作为一个重要关节点。
《史记·历书》对“甲”有进一步的解释:“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生。故日神使气,气就形。”这是将“甲”与数、气、形联系起来。
以甲为首的十天干同十二地支相配,构成六十甲子,以十为旬,便有“六甲”之称。《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
“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后汉书·邓禹传》:“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军,复共击禹。禹军不利……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勤众。”在这里,不仅甲子具有重要地位,其他“五甲”亦与甲子有同功之用。
遁,其义有三:一为逃。《后汉书·刘宠传》:“乃轻服,遁归。”二为回避。《后汉书·杜林传》:“上下相遁,为敝弥深。”三为陷去。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五亭间开,万馁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周易》以遁卦为隐避之象,《遁·象》曰:“天下有山,遁。”
《遁甲符应经》卷上《遁甲总序》第一云:“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行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盖取用兵机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为名。”这是“遁甲”的最权威定义。
遁甲之学的基本原理均出自《周易》,大体而言,约有三端:
第一、三才之道。《系辞》中说:“《易》之为书也,广为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三材即三才。三才之道即天、地、人之道。遁甲之学法之,以三层象三才。上层象天。列九星,即天蓬、天任、天冲、天辅、天英、天禽、天芮、天柱、天心;中层象人,开八门、即休门、伤门、生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下层象地,列八卦,即坎、离、震、兑、乾、坤、艮、巽。八卦九宫入门有一定的排列规则,九宫天蓬及休门与坎卦相对,称三才定位。
第二、虚数为法。《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此为虚一之法。扬雄撰《太玄经》,阐而发之,立虚三之法。《玄》天地之策各有十八,合为三十六策,地则虚三,用三十三策。《易》揲之以四,《玄》揲之以三。遁甲之学将“虚一”与“虚三”统一起来,谓甲为诸阳首,虚而不用。甲之下“三干”,乙、丙、丁为奇。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亦虚之。戊已庚辛壬癸为六仪。分阴分阳,顺逆相推,六甲周流而隐,《遁甲演义》卷三《奇遁布局法》:“甲子常同六戊,甲戌常同六己;甲申常同六庚;甲午常同六辛;甲辰常同六壬;甲寅常同六癸。甲虽不用,而六甲为天乙之贵神.常隐于六仪之下为直符,其发用实在此,故谓之遁。此大衍虚一,《太玄》眯三之义也。”
第三、洛书之数。《系辞》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系辞》中“河”、 “洛”并提,一为“图”,一为“书”。洛书于汉并不见其状,然“状”虽不显,其理犹存。《大戴礼记》载明堂古制即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宫之法乃仿洛书,《易纬·乾凿度》言之尤详。《黄帝内经》及《参同契》亦可略见一斑。《太上老君中经》载其诀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中宫者土,火之子,金之母,寄埂于西南坤之位。遁甲之学盖以此为据。配之以卦。坎为一.离为九,震为三,兑为七,乾为六,坤为二,巽为四,艮为八,中为五,由此推成阴阳十八局,以定吉凶。
以上三条是遁甲学共同规则。它们乍看象是硬性规定的.无征据可言,实则是阐发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宇宙背景能量在一定时空中的分布规律问题。遁甲之学,所为“遁”是指在特定空间出没;所谓“甲”则代表了能量在时间流逝过程中依某种节律的循环现象。
古人所体验到的,实际上就是包涵着生命信息的宇宙背景能量。这种能量流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节律性地表现出方向和强弱的变化。而这一造化万物的能量流的方位变化规律,则被古人以洛书的形式反映出来。
●遁甲术与道教
遁甲之学的发展与道教密不可分。宋代道教将遁甲之学符化,宣称运用此术能“呼啸风雨岚雾,障蔽道余”;又能“驱早疬,救苗稼”;“掌山河,能运泰岳”;“掌江海,能鼓风涛”;“能化阴兵助征战”;“能决阵解围,取城破寨”等等。这些颇具宗教神秘色彩的鼓吹暂且不论,《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中所说的“罡步”当引起注意,它直接表明了功能态的人的活动与洛书的关系。
《罡步》云:“藏形隐亦,步我罡魁。我知其人,人无我知。动植如意,声鬼随。疾如水火。鼓舞风雷。变泽成山,翻天覆行。我身坚固,安然默然。万载长生,与道合仙。”这段文字,开头六句欲明“隐遁”之意,谓只要步罡踏斗,便可超凡入圣,我可以见到其人,而其人却见不到我,一切行动,随心所欲,连“鬼神”也随声应和。中间四句具体说明罡步的方法,中含八卦。(一)“疾如水火”乃坎离定位之谓。水者,坎卦。《坎·彖》:“习坎,重险也。水流百不盈。”火者,离卦。《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二)“鼓舞风雷”乃震三巽四之谓。雷者,震卦。风者,巽卦。《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三)“变泽成山”乃兑七艮八之谓。泽者,兑卦。《象传》:“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四)“翻天覆地”乃坤二乾六之谓。地者,坤卦。《说卦》:“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目:致役乎坤。”天者,乾卦。《说卦》:“乾为天”。最后四句说明行持罡步所能达到的目的。从罡步的阵法来看,走完九步,刚好形成一个九宫八卦阵,乾与丁亥之位合,稍加变通,即成“真人闭六戊法。”这就是《三真君祈求如符》所谓:“急速烧纸,并符于乾亥之地。”
当然,走毕这种罡步达不到隐身目的,更不能随心所欲。但是它的重要性表现在,“罡步”不是随意走出来的,而是气功态下的一种步法。道家在修炼过程中,用人身小宇宙去感知天地时往往不自觉地走出洛书八卦阵来。近年来,有的同志通过对原始巫术舞蹈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步法,它是潜能开发充分的原始人群进入功能态在宇宙能量的感应下的必然步法。甚至今天有的练功者在发功不能自持时,也会走出一个“洛书”。“罡步”和“傩舞”步法表明,洛书不仅反映了宇宙背景能量的分布状态,而且反映了这种能量感到人体时的行为状态。因此,发源于《易经》,且受到黄老之学和道教精心培育的遁甲之学,用洛书和由洛书产生的后天八卦来预测抉择有利时空是有深刻内在机理的。
运化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人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概括了宇宙能量对万物生成的基本模式,此即“阳化气,阴成形”。在《归藏》中先坤后乾,以阴为主,这是古老的传统思想,到了《周易》,以乾卦为首,这突出了阳的地位。《周易》以龙喻乾六爻,《易传》述此理,大加发挥。《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已经是在为封建统治秩序作论证了。但是,《周易》这部书是有辨证四维的,在抬高阳的地位时,对于古老传统的尚阴思想仍然有所保存。有《周易》之中,作者释坤之,往往把它同“土德”、“中黄”在《周易》经传里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作为同《周易》有密切关系的《道德经》倡导“归根”、“返本”,又把阴阳的顺倒过来,不沿阳而尊阴。阴者,微而不显,却是众物之母。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也而名异,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乃从云,云之意少,柔弱。小可奕大,柔弱可胜刚强。在《道德经》里,阴又为水,谓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老子还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阴在先,阳在后。老子明确地提出了主阴的思想。宇宙背景能量不仅通过“阳化气,阴成形”而运化出了地球上的万物,而且仍然作用于万物,因此遁甲之学法于《周易》,以三层象三才。上层象天,列九星,这不过是来自宇宙的能量流的统一代号;中层象人开八门,这是主阴思想的表现,反映的是能量流对已成形事物的运化规律;下层象地列八卦,卦本身既包涵着时间,又包含着方向和地点,这显示能量流感应万物的不同时空。
当然,作为一种法术,当创制遁甲之学的先人企图赋予此学以时间表示时,所能使用的最方便的工具便是甲子纪时法及我国传统的节气。甲子纪时和节气的结合,所要说明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而是包涵着对宇宙能量流的不同场态的规定。尽管我们现在仍不能从理论上说明遁甲之学在使用甲子纪时和节气时间体系时何以要“遁甲”·何以要设“三奇”.但无疑,这是为了运算的相对精确而设置的符号系统。
●“局"的概念
古时传下来的遁甲书籍,往往一上来就谈“局”的概念。按其所说,黄帝、风后或九天玄女始创奇门四千三百二十局。风后约冗于简,压缩为一千八十局。至周,所谓渔人姜子牙再压缩成七十二活局。至汉,留侯张良又作了个大改革,将冬至到夏至的十二节气立为阳九局。将夏至到冬至的十二个节气中设了阴九局,一年共十八局。汉以后搞遁甲之学的人全部恪守张良的十八局。这十八局虽简,所本的仍是风后的一千八十局,在实际使用中也是如此,“是乃风后之半,则万世不易也”。
“局”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早先一“局”就是一个时辰的意思。我们现在说一天二十四小时。这样,一个月就是三百六十个时辰,一年就是四千三百二十个时辰。
12(时辰)×30(日)×12(月)=4320(局)
但为什么不叫时辰而偏偏叫个“局”呢?这里牵扯到了节气及易学的三才思想。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古人规定一节气十五天管三元,即上元五日,中元五日,下元五日。这样.每“元”为六十个时辰(12×5)!每节自然是一百八十个时辰(60×3),这本来是个自然过程,按这个样子推下去,一年就是四千三百二十个时辰,反映的是天地人之问的四千三百二十种组合状态,谈不上删简。但古人发现,天地人这三者关系的规律性是很强的,在一年中反复循环四个轮次,因此取四千三百二十里的四分之一便可概括三才的给合状态,此即一千八十局之来由,所以说它是“万世不易”的“硬局”。至于张良压成十八局亦未脱离此穴,而只是从推演方便上着眼的。此即一年二十四节,一节管三元,上中下元各五日,由于遁甲推演着眼于“元”,而每元为六十个时辰,干支纪时则整为一个花甲子。所以十八局的来由是:1080(局)÷60(花甲子)=18(局)到了这一步,“局”已经远远不是时辰的概念,它是推演天地人三者在特定时空中综合反应状态的单位。它即不同于现代数学计算公式中的单位概念,也不同于常数概念,而是我国古人独创的反映三才综合状态的全息尺度。这点,我们在后文介绍演进法便可看清楚。
不妨用个不很妥贴的比喻。如果遁甲之学是一只电子学中常用的万能表,阳遁九局是该表的正负两根指针,那么还要有综合反映三才组合状态的带刻度的表盘。
● 以洛书为底的图
奇门遁甲的基本依据是以后天八卦方位配以洛书九宫,再配上九星和八门。这不是随便组合的。以人为中心,上有来自天体的宇宙气场,下有地球场,这种上下能量场交感作用于人体的生物场,在不同的格局。古人经过长期的体验和总结,用高度抽象的洛书为底的八卦、八门、九星来反映这种变化中的格局的规律性。用遁甲之学的语言来说,天盘是九生,人盘是八门,地盘是九宫八卦。
关于把后天八卦填入洛书九宫,朱熹有一段议论,《启蒙附论》曰:“火上水下,故九数为离,一数为坎。火生燥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为乾。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为巽。”
洛书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为五。洛书的数配以后天八卦:坎卦为一居北方属水;坤二宫属土,位居西南方;震卦为三居东方属木;巽四宫属木,位居东南;中宫五属土;乾卦为六居西北属金;兑七宫属金,位居西方;艮卦为八居东北属土;离九宫属火,位居南方。
后天八卦填入洛书九宫后,还要配以九星、八门、六神。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我国古人不仅早就认识了地球磁场,而且充分意识到磁、气、人之间的感应。因为地球时时在动,所以磁、气、人的感应组合也时时刻刻有动静,有时对人有利,有时对人不利,可分为八方位,古人以“八门”为符号说明之,此即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大致上,休、生、景、开为吉,其余为凶。它们被组装入九宫,依时辰节气而变。
八神,在某些情况下又称九神。其排列顺序分阳遁和阴遁两种。阳遁为:直符、蛇、太阴、六合、勾陈、朱雀、九地、九天。阴遁为:直符、九天、九地、朱雀、勾陈、六合、太阴、蛇。可以看出,无论是阴遁九神还是阳遁九神,都是直符打头;在直符打头的大前提下,把阳遁七神的顺序颠例过来就是阴遁。在这八神之外再加个太常,即是九神。
九星即指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它们也依不同节令时辰在洛书九宫内变动。九星并非明确地指天上的九颗星,但可以明确地说.它是古人的天人感应观中“天”的坐标系统,笼统地表示着宇宙背景能量辐射的九种不同方位和场强的定式。
在天地人的巨大坐标中。直“零”状态的存在。据此规定了后天八卦、九星、八门之间的“永定例”:
天蓬(又称贪狼星),休门主坎一宫属水。
天芮(又称巨门星),死门主坤二宫属土。
天冲(又称禄存星),伤门主震三宫属木。
天辅(又称文曲星),杜门主巽四宫属木。
天禽(又称廉贞星),中五宫属土。
天心(又称武曲星),开门主乾六宫属金。
天柱(又称破军星),惊门主兑七宫属金。
天任(又称左辅星>,生门主艮八宫属土。
天英(又称右弼星),景门主离九宫属火。
八卦、八门、九星都“装配”到洛书九宫之上后,还要再“装配”上八节。所谓“八节”乃卦气分宫中的八个节气。《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说卦》以八卦配四时,一年四时共三百六十日.每卦占四十五日。遁甲之法仿之。《遁甲符应经》郑上《八门法》第四云:“古法曰:天有八风,以直八卦。地有八,以应八节。节有三气。气有三候。如是八节以三因之,成二十四气,更三乘之.七十二候备焉。”又是《推八节以主卦为初直》第五云:“冬至一宫坎;立春八宫艮;春分三宫震;立夏四宫巽;夏至九宫离;立秋二宫坤;
秋分七宫兑;立冬六宫乾。”节气的变化是自然界日月星辰运
算规律的一种反映;而以卦纳之。则是其运行规律的符号象
征。二十四节气平均分配给八节后是这样入宫的:
坎一宫:冬至、小寒、大寒
坤二宫:立秋、处暑、白露 .
震三宫:春分、清明、谷雨
巽四宫:立夏、小满、芒种
乾六宫:立冬、小雪、大雪
兑七宫:秋分、·寒露、霜降
艮八宫:立春、雨水、惊蛰
离九宫:夏至、小暑、大暑
经过一番组装,我们得到如下这样一张图:
巽四宫居东南属木
立夏四一七
小满五二八
芒种六三九
霾焉
垂蠢羹三壅
离九宫居南属火
天英夏至九三六
景门小暑八二五
大暑七一四
坤二宫居西南属土
立秋二五八
处暑一四七
白露九三六
震三宫居东属木
春分三九六
清明四一七
谷雨五二八
中宫五属土
天 禽
兑七宫居西属金
秋分七一四
寒露九六三
霜降五八二
艮八宫居东北
立春八五二
雨水九六三
惊蛰一七四
坎一宫居北属水
冬至一七四
小寒二八五
大寒三九六
乾六宫居西北属金
立冬六九三
小雪五八二
大雪四七一
在这张表中,每个节气后都有三个数字。如冬至后为一七四,春分后为三九六,小暑后为八二五等等。如果稍细心看一看,还会发现有的数字是相同的。小满、谷雨后均是五二八,冬至和惊蛰后均是一七四等等。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它们是标明“局”的。前面说了,每个节气有上、中、下三元,每个节气后的三个数字中,头一个数字是上元用局数,第二个数字是中元用局数,第三个数字是下元用局数。局有阴阳之分,如果求问的事发生在立夏的上元,根据“立夏四一七”,则答案在阳遁九局的第四局中显现。如果求问的事发生在寒露中元,根据“寒露六九三”,答案则在阴遁九局中显示。这些数字实际上是十八局的对号索引I。
至此,我们看到了古人留下的反映三才在宇宙时空中流转结合模式的巨大数字模型,一个不折不扣的巨系统。这个系统模型中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尚若明若暗,但贯穿这个模型绐终的感应思想是错不了的。遁甲之学中的感应思想是《周易》交感思想的流度。《周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概括出阴阳两个基本概念,并阐述了阴阳交感的道理。《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在《周易》看来,天地能交感,夫妇能交感,人与天地也能交感,只有交感,才能化生;反之闭塞不通则否。《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而能交感,就在于有“天下之至神”。此语在《易》中是阴阳不测之谓。这种思想经董仲舒的改造而成天人感应目的论,故且不予评论,只是阴阳不测所造成的天地人的感应是遁甲之学的理论基石,而其实践基础则是洛书!
● 排演布局的基本规则
什么叫“奇门”?什么叫“遁甲”?这两个词如果单独拿出来说,无论如何也说不清,只有结合阳遁、阴遁才能搞明白。同样,阳遁、阴遁如果不结合奇门和遁甲来理解的话,那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奇门遁甲的具体应用,是通过排局布盘来进行的。所谓排局布盘即是按照不同的年份、节令、时辰,把上节所说的八门、九星、九神在洛书九宫上布出适当给合。这一综合的基本规则便是阳遁、阴遁。在这一节,我们在搞明白阳遁、阴遁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排局布盘作一总体说明,以为后文的排演方法打个底子。
翻翻遁甲之学方面的书,古人是这样解释“遁甲”的:六甲者,天之贵了神也,常隐于六仪之下。六仪者戊、己、庚、辛、壬、癸也。甲子同六戊、甲戌阿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遁甲之法,以甲乃太乙人君之象,为十干之首,常隐六仪之下,故谓之“遁甲”。所畏者,庚金也。金能克甲木,庚为七熬之愁也。乙乃甲之妹。甲以妹乙嫁于庚,乙与庚合而能救甲,故乙为一奇。丙乃甲之子,丙火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丙为二奇。丁乃甲之女。丁火亦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丁为三奇。乙丙丁三奇,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游行十二支辰.以阳贵人顺行,阴贵人逆行……。这种拟人的说法,尽管不乏微言大义,听起来仍感到很玄。它是古人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以及功能态下总结出来的,企图把它“翻译”成现代科学语言估计十分困难,我们只需从起占方法上明白这些说法的意思就行了。
在遁甲择吉的起占方法中,首先要搞明白阳遁和阴遁这两个概念,按《辞源》的解释:阳遁和阴遁是“遁甲术九宫布局法。顺行者为阳局,逆行者为阴局。清纪大奎《仕学备余》、《三元歌》:六甲元号六仪名,三奇即是乙丙丁,阳通顺佼奇逆布,阴遁逆佼奇顺行。”是什么意思呢?遁甲之学起占时首先要确定求问的事发生在什么节气中,如果发生在冬至到夏至这半年间,因为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阳气逐渐回升至达鼎盛,所以用阳局,其特点是顺仪逆奇。如果发生在夏至到冬至这半年间,因这个区间阴气渐生至达鼎盛,所以用阴局,其特点与阳局正相反,是逆仪顺奇。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中,甲字是打头的,它被“遁”掉了,这样只剩下六仪三奇,六仪即是戊、己、庚、辛、壬、癸,三奇则是乙、丙、丁。但甲字还仅仅是被“遁’,起来,而不是不存在了,它还是存在的,仍然统辖着其余天干,只不过以隐蔽的形式出现。遁甲之学是讲时空选择的.十天干是纪时的符号。在一元主十个时辰中,按照六十花甲子的内在程序.甲子藏于戊,戌藏于已,甲申藏于庚.甲午藏于辛.甲辰藏于壬.甲寅藏于癸。也就是六甲用六仪作替身。于是,古人用数字给阳遁的顺仪逆奇的阴遁的逆仪顺奇规定丁如下次序:
不难发现.所谓阳通顺仪逆奇.即其数字系从一到九,顺着来的,而三奇位置颠倒,所以说“逆奇”。而阴遁的逆仪顺 奇,其数字从九到四,六仪是逆着的,而三奇则是顺数一、二、 三。
这种规定的更深涵义,我们可以不去考虑。但浅显的道理却是明摆着的,这就是十天干中打头的甲字被“遁”去后,剩下的三奇六仪共九个符号,可以顺顺当当地被布入洛书九宫了。
遁甲学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描述比起《周易》来有很大不同。《周易》的结构体系是二进位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迭而成六十四卦,逢二进一。遁甲学则主要发展了三元制。所谓“六甲飞宫”说得是布局。遁甲布局分上、中、下三元。上元一宫起甲子,中元四宫起甲王:下元七正宫起甲子。或逆飞六仪,顺布三奇;或顺布六仪,逆飞三奇。这种三元制的方式具体应用于年、月、日奇门的推算中,年家奇门,月家奇门,皆分三元,而日家奇门,三日一局顺行,六甲周而复始,其三元制的应用更为典型。这个道理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思想是一致的。每三日便跃过一卦。隐含着对质量互变规律的朴素认识,是对客观自然界运行的复杂性的一种特殊反映,它的起占布局方法也是由此派生的。
根据《周易》的三才思想,遁甲之学在起占布局中所恪守的“三”主要是通过三个盘来体现的。这个盘是天盘、地盘、人盘。布盘是起占的关键。奇门遁甲在择吉方面的应用即是将门、星、神依节气按阳遁、阴遁的规则,置于洛书九宫之中,而取吉方位应用。任何一个时刻都能排出一个局来。
排演遁甲盘,有六个要素,缺一不可。以上面壬癸年十二月癸丑东北方为例,东北方这个洛书方框里共有戊、英、六、壬、生、雀六个字,即代表着排演遁甲盘时不可或缺的六要素。
戊:表示着六仪三奇在天盘中的序列,是天盘的“代表”。
英:即天英星,属于九星系列。
六:是洛书九宫的数。排盘后被移到了这里。
壬:是六仪三奇中的一个,表示着地盘序列。
生:即生门,属八门系列。
雀:即朱雀,属九神(或八神)系列。
排遁甲盘的程式,通常分为八个步骤:
1、查出或推算出排演时辰的干支。
2、定出阴遁或阳遁。
3、排出地盘。
4、排出天盘。
5、排出九宫。
6、排出八卦。
7、排出九天星。
8、排出八神(或九神)。
必须说明的是,古代总结出的遁甲排盘法并非一种,而是多种。有的繁琐,有的简洁;有的得真传,有的是谬传;有的得道,有的未入道。因此,上述八个步骤并非固定的,有的排法是可以互换的,而有的排法则用不着这么罗嗦。但不管什么方法,排遁甲盘,首要的确定节气和时辰,因此我们在下一节介绍与遁甲之学有关的节气知识,定时辰的方法以及遁甲之学中必须掌握的超神接气方法。 |
上一条:周易三命通会
|
下一条:鬼谷子 上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