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前提:
1:提供占卦者生年、性别
2:所占之人和自己的关系。
3:所占之事的必要背景。
4:无事不占,一事一占。
服务范围:
1:婚姻、事业、财运。
2:升学、健康、疾病。
3:搬家、住新房、堪舆。
|
1:搬进新家之前。
2:入迁后发生多次意外事情。
3:稳定的工作突然发生变动。
4:健康问题干扰家庭成员。
5:夫妻之间的争执变得频繁。
6:家庭成员频频发生意外。
7:家庭成员无法安心入眠。
8:孩子的学业表现一落千丈。
9:家庭成员变得不喜欢回家。
10:很多不祥的感觉。
11: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及脾气。
12:工作地点及办公位置变化。
13:家周边环境有很大变化时。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四柱八字 |
|
四柱的起法知识 发布日期[
2022-12-14 ] |
一、起日柱
日夜交替,是由地球之自转形成的,在命理学中,以夜子时之初为新的一天开始,那么子时是如何确定的呢,在天文历法中,以太阳过某地上中天为正午时,太阳过某地下中天(所谓下中天即太阳过相对的另一半球的上中天)为正子时,所谓“正”即表示是子时的中间点,按古历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那么子时之初即为正子时之前一小时,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即某地区当地时间夜晚23时为子时之初(历法上称初子时),即为该地新的一天开始。
但是我们遍阅古籍,不仅是在四柱八字书中,而且在所有的奇门、八卦、紫徽、六壬等等术数典籍中,却查不到任何一例这样的算法,可见上述的这种观点,只是一种探讨性质,并非定论。当今的预测学者、有“易坛泰斗”之称的邵伟华氏,在其《四柱预测学》一书中,批驳了这种观点,邵氏说:“这种说法不甚合理,又无古例可援,故舍去其分别,又经诸家检验,凡过夜晚23点(即初子时),即作第二天的干支计算日柱。”故我们可以认定,每一天的开始,确实是以初子时为分界线的,凡过初子时即算作新的一天,以此标准论断,方称确当。
今人每以北京时间夜晚23时为初子时即一天之始,有失公允,因为现代钟点记时是以某一特定经度线地区为标准的,如北京位于东八时区,即以东经120 度经线为标准计时,所谓北京时间23点钟,实即东经120度线的初子时。而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偏离120度线甚远,有的甚至超过几个时区,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一致以北京时间为准呢?在此我们引进平太阳时及真太阳时的概念,即以所在地点相对于太阳的角度来计时,方不失真。容后时柱部分再加详述。
从日期交界线的移动方向来看,每一天的干支交递大致是以中国为先,然后再逐渐交递东亚各国、欧美地区的日期干支,这种次序似乎与古人所谓的“日出扶桑”的观念颇为一致,这是一种很幸运的巧合,也许我们可以不必再花费精力去换算日期,凡推日柱,只须按公历日期(即国际日期变更线标准)计算就可以的。当然,日期的起讫点仍然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还需要当代的命理学者们去深入研究。在新的可以值得信赖的标准出台之前,我们使用国际标准日期想必不会大错,何况这些繁杂的问题对于中国地区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二、
起年柱
将出生日期对照《万年历》,看此日期处于哪一年,即以其年之干支作为年柱,但应注意的是,年的开始必须严格以立春时刻为起点,而不是通常以农历正月初一或公历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如某人1994年2月5日生,查万年历为癸酉年阴历十二月廿五日,但再查立春却是在癸酉年阴历十二月廿四日酉时交节,那么其年柱就应该是甲戌而不是癸酉。同理若某人生于癸酉年阴历正月十二,查万年历得知癸酉年立春在正月十三辰时交节,那么其年柱应该算作壬申年而不能作癸酉,余仿此。
三、
起月柱
月柱的起法,是以节气为交界,每交一节气(注意是节气而不是中气),则交替月柱,是即按太阳黄经之运行轨道,将一回归年分成十二分,用以标示四季寒暑之变化、五行盈亏之消息,命局十神之旺哀,在月令一字之分,故为四柱之提纲。
同年柱理,月份也是严格以节气交替时刻为标准的,而不论其阴历阳历平闰与否。参照《基础知识》篇中的节气与干支对照表,可知从立春到惊蛰为寅月,从惊蛰到清明为卯月等,如某人生于1993年3月3日即农历二月十一日,察万年历得知二月十一日位于立春和惊蛰之间,乃作寅月,知道了月柱的地支,再按下列“五虎遁年起月”表对照求出月干,如上例寅月对照表中年干癸查得月干为甲,即月柱为甲寅,余仿此。
四、起时柱
时辰的划分,如同年中分月一样,只不过是将一天等分成十二个阶段而已,一昼夜计24小时,则一时辰合2小时整。其原则以太阳过上中天为正午,以太阳过另一半球中天(即下中天)为正子,加以精细的划分。初子时从晚23点整(真太阳时23点整,下同)算起,至夜半0点整为正子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整交丑时,再至凌晨3时整交寅时,再至清晨5时整交卯时……再至晚21时交入亥时,夜23 时交入下一个子时,轮流循环,如此类推。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今人所特有的问题,以前古人论命,凡定时辰,皆取日月星辰之自然时间为准。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们拥有了很精密的计时工具,机械的、电子的、石英的各类钟表为现代人提供了方便,用这些工具来计时,应该比古人定时辰的方法更精确,但是其中的原则必须弄明,不然就会一错到底了。
今人所实行的时制,是1884年在英国格林尼治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大会制定的,将格林尼治所在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线的时间称为世界标准时,而以本初线为中心,每隔15度设一时区,称为地方时。这些当然是我国古哲们所不能知道的,但是今人定时柱,却舍弃古法,专以现代时制为标准,就以我国为例,基本上都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以整点为时辰的交替点,仔细考察起来,即使在北京地区,这种推法也是大有问题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