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術數與《南齊書.高帝本紀上》史臣曰章 原刊 :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第2份(台北1966)383-413頁 作者‘: 何丙郁
擇錄 :
一 前言
《南齊書》攢者蕭子顯(489-537年)在正史中最主要部份《本紀》論及漢高祖五年(公元477年)至宋順帝元年(477年)歷六百七十九年的政變,引用太乙術數解析歷史,從而證明所引之事皆符合天道。《南齊書》所載如下: .... 如上文..
蕭子顯的主要目的,是為著合理化(rationalize)《高帝本紀上》所述宋帝禪位以及南齊高帝蕭道成受禪之過程。這也似是當時史臣的當務之急。
二 太乙術數
首先我們必須試讀這段涉及太乙術數的章句。許多讀者遇到這門術數,認為是深奧難懂,立刻產生一個到此為止的念頭,也有些讀者認為事屬迷信,不值得費神細讀。是否深奧難懂,或者是不值得費神細讀呢?這要讀過《南齊書》後始能分解。
先從太乙術數說起,宋代的天文生要學三式,這是太乙、遁甲和六壬三種術數,而且都是從河圖、洛書和八卦演變出來的術數。太乙亦作太一,又命泰一,原是天帝的別命,由來已久。《史記》提及秦始皇禪泰山祠太一,後來變為十神太一,《宋史》多次述及祠各太一神。太一亦是星名,《晉書.天文志》載:“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這是兩顆在天龍星座的小星。《史記.天官書》另外有一記載說:“太一常居天極星。”天極星即北極星。依據這些資料,天帝神名太乙,常居北極星,太一星是他的行宮之一。所以說是星名也不能指定是某一星,說是神名也不只是一神。論及太一的文獻也不少,例如蕭吉《五行大義》,俞正燮《癸已類稿》,錢寶琮《太一考》等。值得一提的是《五行大義.第二十論諸神》所載:“天皇、地皇、人皇治紫微宮。天皇之精為天皇大帝曜魄寶,地皇為天一,人皇為太一。太一主風、水、旱、兵革、飢疫、災害,復使十六神,遊於九宮,太一是察災殃。是為天帝之神。”(1)三式中,太乙術數用太一、遁甲用太一和天一、六壬用天一。可見太一並非太乙術數的專用神,因而太一並非是必指太乙術數,因為亦是神名和星名。但是漢代可能有太乙術數。
太乙術數相傳黃帝時風后作指南車取諸太乙法。依據史實,《史記》提及漢孝武帝時之太一家(2)。《周易乾鑿度》有“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句。李淳風(602-670年) 《乙已占》載:“未央,不知何許人,漢孝安時為千乘都尉,長于陰陽氣數之事。元初二年,上書言太一九宮事。”可見漢代已有太乙術數。由于三式都不是公開的學問,而且往往被禁止在私家學習,稽考並非易事。三式都是假託黃帝時所作。太一術數大概出現在漢代,近年考古人員發現一共八具式盤,其中七具是六壬式,時代是西漢至六朝。其中一具屬西漢時代,式中有九宮圖。山田慶兒曾解析圖中文字(3),嚴敦傑說這可能是一個早期的太乙式盤,可是和後來的太乙式盤不太像(4)。假如嚴敦傑的猜想是對,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太乙術數就只能溯源到南北朝時代了。
太乙術數的太乙是指《易經》所說的太極。天帝所常居的北極星也稱太極。《太乙淘金歌》載:“太乙者太極也,二目者兩儀也,大小四將者四象也。” 二目即.主目)天目文昌.和.(客目)地目始擊 四將即.主大將.....和..客大將 ....主參(小)將..和..客參(小)將 四將加一位監將(又稱計神)共五將。 所以太一術數中的太乙有神、星、太極各種解析。 ........................ 1.中村璋八《五行大義校証》台北1980年影印 2.《史記》卷127“日者列傳六十七” 3.山田慶兒“九宮八風說〔日文〕少師派〔日文〕立場” 《東方學報》第52冊1980年 4.嚴敦傑“式盤綜述” 《考古學報》1985年第4期445-464頁 |